中国科商网
历史上的高力士究竟是怎样一个人?他的真实形象和结局如何?
发布日期: 2022-12-26 09:52:53 来源: 中国创氪网

在热播大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里,大宦官郭利仕被塑造成一位心机似海、八面玲珑的形象,在暗中没少维护李必,帮助他办案。其实,郭利仕的历史原型,正是唐玄宗时期的大宦官高力士。那么,历史上的高力士究竟是怎样一个人?他的真实形象和结局如何?

高力士本名冯元一,是北燕皇室的后裔,“岭南圣母”冼夫人的六世孙,曾祖父冯盎、祖父冯智玳、父亲冯君衡世袭潘州刺史。冯元一年仅15岁的时候,因受族人谋反案的牵连,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阉割,随即送往长安做太监,时在圣历元年(698年)。冯元一入宫后,被大太监高延福收为养子,并改名为高力士。

郭利仕的历史原型是高力士

高力士入宫后,因为身材高大、天性谨慎,再加上养父高延福跟权臣武三思是亲戚的关系,由是深得女皇武则天的重用,得以升任宫闱丞。唐中宗复辟后,高力士转而侍奉皇侄李隆基,并跟他建立起超越主仆关系的亲密感情。此后,在诛杀韦皇后、拥戴睿宗复辟及铲除太平公主等一系列活动中,高力士都鼎力支持李隆基,并且立有大功,由是获得后者的器重。

唐玄宗亲政后(诛杀太平公主之前,李隆基已登基为帝),高力士屡获升迁,除在内朝担任内侍监外,还在外朝累官至骠骑大将军、开府仪同三司,封齐国公,官爵、地位鲜有人能及。高力士受唐玄宗倚重是如此之深,以至于每有四方进呈上奏文表,必先送呈高力士,然后进奉御前,小事便自行裁决。

唐玄宗对高力士甚是器重

正因为高力士深得圣宠,所以想攀龙附凤、飞黄腾达之徒,都竞相奔走于他的门下,希望能得到他的赏识、推荐。玄宗一朝,宇文融、李林甫、李适之、盖嘉运、韦坚、杨慎矜、王鉷、杨国忠、安禄山、安思顺、高仙芝等人皆因高力士的推荐,得以升任公卿宰相或强镇藩帅,至于其他官员,更是不可计数。

高力士权势是如此之盛,不仅文武百官畏惧他,就连皇族成员见到他都要执晚辈礼。例如,唐肃宗李亨(原名李屿)在做太子时,便称呼高力士为“二兄”,诸王、公主皆称呼他为“阿翁”(对年长者的敬称),而驸马们则称其为“爷”,高力士之尊贵,由此可见一斑。

权力与财富是一对“孪生子”,自古以来皆是如此。据史书记载,高力士凭借权势贪财纳贿,由此积累起惊人的财富,非一般王侯所能比拟。高力士曾在来庭坊建造宝寿佛寺、于兴宁坊修建华封道士观,其宝殿、珍台之宏富,可与国力相当。高力士家境之殷富,由此可见一斑。

高力士权势熏天、富可敌国

在常人的印象中,一旦宦官权势熏天、家赀巨富,则必然会变得骄纵不法,引得朝堂内外切齿。然而令人诧异的是,高力士虽然身居高位、富可敌国,但并没有遭到皇室和朝臣们的敌视,反而还被尊奉为长者,颇受朝堂内外的喜爱。究其原因,在于高力士乖巧谨慎、待人和善,由是人缘颇好、形象颇佳。

高力士侍奉唐玄宗长达50余年,本以为凭借着皇帝的宠信,会安享荣华富贵一生,没想到“安史之乱”的爆发,却彻底改变他的命运。原来,叛乱发生后不久,唐玄宗仓皇逃亡成都避难,而太子李亨则北上灵武,并在那里称帝,是为唐肃宗,时在至德元年(756年)七月。李亨登基后,心腹大太监李辅国得宠,专掌军国大事,由此取代高力士在朝廷内外的权势。

李辅国诬陷高力士,并将其流放

这还不算完,等到肃宗光复两京、迎回玄宗(此时已成太上皇)后,李辅国为防止老皇帝再度掌权,便唆使肃宗将玄宗迁往西内(太极宫)居住,形同将其幽禁。不仅如此,李辅国极力诬陷高力士,并将其流放到黔中道(今贵州省),时在上元元年(760年)八月。两年后,唐玄宗在忧愤中离世,终年78岁。

唐玄宗驾崩前1个月,唐肃宗因病宣布大赦,高力士得以由流放地回归长安。一想到不久后会再次见到老皇帝,高力士的心情不禁为之振奋,遂日夜兼程地往京师赶。然而等到高力士刚刚到达朗州后,便从流人的口中得知玄宗驾崩的消息,顿时间如有五雷轰顶之感。高力士因为深感悲痛,便北望长安号啕大哭,最终吐血而死,终年79岁,时在宝应元年(762年)四月。

唐玄宗驾崩后,高力士因悲伤过度而死

作为一代权宦,高力士侍奉唐玄宗半个多世纪,双方保持着一种亲密的主仆兼兄弟情谊,这在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现象,而高力士也用自己的忠诚回报皇帝的器重,与他不离不弃、生死与共,堪称太监群体中的典范。正因如此,高力士受到后世的高度赞扬,被誉为“千古贤宦第一人”,真可谓名副其实。

史料来源:《旧唐书》、《新唐书》、《资治通鉴》

关键词: 历史上的高力士究竟是怎样一个人?他的真实形象和结局如何?